HONDA  FIT CLUB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941|回復: 15

請問各位大德有坐過改四支下拉桿與後扭力桿的車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1 21:52: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請問那位大德有坐過改四支下拉桿與後扭力桿的車嗎?
.1.後防傾桿(扭力桿)(rolling bar)
.2.summit中下2點
.3.summit後下井字
.4.summit前下2點
.5.summit前下四點
.6.gdl普利盤
謝謝
發表於 2010-1-11 22:07:20 | 顯示全部樓層
你是住在天母的大哥嗎?
您想問的是什麼呢?
是問乘坐感覺嗎?
還是....
發表於 2010-1-12 01:37:54 | 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是說舒適度的話

底盤拉桿全裝後車子舒適度一定會降低一點點

但相反的是剛性提升不少

[ 本帖最後由 eeollie 於 2010-1-12 01:40 編輯 ]
發表於 2010-1-12 02:55:10 | 顯示全部樓層
超控加分舒適度看各人:onion-63 :onion-63
發表於 2010-1-12 09:59:18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不是已經改了嗎?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 12: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VTI)已經加裝了, 但是想知道那位先進是一樣的加裝方式, 且想知道真正操駕的感受與評論, 小弟車的外觀為原廠.
.1.加裝拉桿是為了十幾年後車子仍然沒有雜音, 剛性依然好, 對操控有些微的提升, 因為是VTI車款(175/65/15), 輪胎扁平比高, 故感受不到車身加裝多隻拉桿與後防傾桿的不適感, 只覺得車身剛性更好, 操控更聽話, 也沒有原廠VTI-S(185/55/16)全車未改的彈跳感, 也就是說加裝後的VTI比原廠的VTI-S更舒適許多, 操控差距已經不大了.
.2.加裝後防傾桿是為了降低轉向不足, 使彎內後輪會側傾變小, 車輛重心不會全移轉到彎內的前輪, 因重心偏移量少也會減少一些前輪的側傾, 操控會好許多.
.3.加裝輕量化普利盤是讓市區油耗降低, 起速更輕快, 爬坡輕快, 滿載五人也較輕快, 及降低換檔頓挫.

[ 本帖最後由 larry1111 於 2010-1-12 12:14 編輯 ]
發表於 2010-1-12 13:23:44 | 顯示全部樓層
1.加裝拉桿是為了十幾年後車子仍然沒有雜音...<=關於這一點 我的記憶是 拉桿在轉向時是拉扯鈑金.底盤不是嗎?
過了10年後..會沒異音!? 疑問中 麻煩版大解惑!! 謝謝
發表於 2010-1-12 13:49:26 | 顯示全部樓層
要10幾年後沒異音
那為何要裝拉桿?
剛性越強,也表示本身車台以及鈑件的彈性越少
開車所有的轉向應力G力通通都由車台吸收了
久了就是變形...何來的10年沒異音?

操控以及車身強度都是有極限的
要硬....要操控...就要犧牲舒適及異音
有下場地跑過的應該都可以了解這個道理

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
改車應該只是再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每個人的觀感不同)
犧牲某部份的舒適換取某部份的駕馭
不論動力及底盤都是一樣的道理

以上....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 17: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下車為VTI, 扁平比高175/65/15, 胎壁高為11.375cm且胎壁軟, 又為原廠的減震筒及彈簧, 故地面回震及坑洞反饋, 大多被較軟的減震筒及較軟的彈簧與較高較軟的胎壁給吸收了.
能消靡地面的作用力就只有減震筒, 彈簧, 與胎壁這些軟且有彈性的地方, 用這三者將地面反作用力對車體的迫害給隔絕掉.
比較VTI與VTI-S的乘坐感, 就知道舒適性的差別, 或是應該說地面的震動與車體的彈跳不見了, 當然路感VTI比較差, 這就是175/65/15與185/55/16的差別了.
硬的減震筒及硬的彈簧與扁平比低的胎壁, 之於地面回震及坑洞反饋是較大, 車體承受的力較大, 金屬疲乏後金屬會有一點的延展, 之於鈑件與內裝會有稍大的間隙,  久了會比較有雜音, 這對於車體是會有影響的.
拉桿有些鎖點多在可動及多動的地方, 如前三角架, 前大樑, 這些地方是車體與底盤連接處, 承載車重, 多是加強其剛性, 減少形變.
發表於 2010-1-12 18:55: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些力量是輪胎懸吊所無法完全消彌吸收掉的
而是必須由車身的鋼骨結構自行吸收
比如說轉彎時的側向G力
因為理論上來說過彎時輪胎必須將車身牢牢的黏在地面上
加上懸吊的輔助使過彎的側頃抑制到一個可接受的範圍
但是車身本體的側向G力也會造成車身鋼骨及鈑件的扭曲
想了很久不知道該怎麼像您形容這種形變
或許等我找到那段動畫後再向您解釋

再加上您上面也提到
"地面回震及坑洞反饋是較大, 車體承受的力較大, 金屬疲乏後金屬會有一點的延展, 之於鈑件與內裝會有稍大的間隙,  久了會比較有雜音, 這對於車體是會有影響的.
拉桿有些鎖點多在可動及多動的地方, 如前三角架, 前大樑, 這些地方是車體與底盤連接處, 承載車重, 多是加強其剛性, 減少形變."

這是沒錯....但是時間拉長來看
因為增加的合金拉桿因為鋼性強延展性不如車身鈑件
以至於造成不同的變形率
日子久了我個人認為...反而會比不安裝拉桿的狀態造成更多的異音
這邊所說的異音甚至很多會來自於拉桿跟車身之間的拉扯所造成
甚至還沒提到因為天氣炎熱潮溼所造成的鈑件銹蝕
金屬結構改變造成的變形


所以小弟才會大膽的認為
以台灣本地的用車環境以及路面狀況
安裝大量的拉桿是為了要10年無異音
似乎是緣木求魚的作法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 19:3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些力量是輪胎懸吊所無法完全消彌吸收掉的
而是必須由車身的鋼骨結構自行吸收
比如說轉彎時的側向G力
因為理論上來說過彎時輪胎必須將車身牢牢的黏在地面上
加上懸吊的輔助使過彎的側頃抑制到一個可接受的範圍
但是車身本體的側向G力也會造成車身鋼骨及鈑件的扭曲


您說的有道理,
VTS175/65/15高扁比, 軟軟易變形的胎壁, 這些側向力會有一大部份被側向變形的胎壁吸收掉, 要是側向力更大, 那175的胎寬無法承受便會失去抓地力而SPIN; 並且未改的懸掛,減震筒,彈簧,無法承受更快的過彎速度, 駕駛的速度自然會嫚很多, 如此對於懸掛,減震筒,彈簧, 車體, 就不需承受過大的側向力, 車體又多了些拉桿, 車身結構又更強了些, 對上很小的側向力, 那加裝拉桿的車體形變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讓側向力減小, 減少車體形變的有:
.1.較慢的車速(G力小很多)
.2.較高較軟的胎壁(吸收很多G力)
.3.較窄較易失去抓地力的胎寬(減少G力傳到車體)
.4.加裝拉桿使車體更不會形變(增加G力承受)
.5.較軟的彈簧, 減震筒, 使車速較低, 並減少物理上的向量傳入車體(G力小很多)

更低扁平比, 更硬更厚難以變形的胎壁, 側向力幾乎都會傳到車體, 要是側向力更大, 那側向力就更會破壞車體的剛性了; 更寬的胎面, 能承受更大的側向力, 故其力量更是全傳到車體; 改過更硬的懸掛,減震筒,彈簧,能承受更快的過彎速度, 駕駛的速度自然會快很多, 如此側向力便大很多, 車體就承受更巨大的側向力; 車體沒裝拉桿, 車身結構平平, 對上很大的側向力, 那車體形變非常的大了.

[ 本帖最後由 larry1111 於 2010-1-12 19:38 編輯 ]
發表於 2010-1-13 09:27:56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的車也是VTI,
看了上面族友的討論,
還是不知道改裝後防傾桿是利多還是弊多
發表於 2010-1-14 11:31:15 | 顯示全部樓層
基本上沒有激烈操駕的話,單純通勤使用應該不用到一堆拉桿,
畢竟道路非賽道,剛性太強並不是一件好事,原廠的設計一定有它的道理,
裝一些必要性的如前防傾桿換成22MM的,後避震拉桿在裝一下,
這樣一般道路使用或是高速公路使用都很優了
當然對於熱血山路一族的應該就不敷使用
發表於 2010-1-14 16:49:1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個人認為裝中間跟 後下就夠用了!
發表於 2010-1-14 17:31:35 | 顯示全部樓層
之前K8 3D就只有RG避震 加後上拉 引擎室 下兩點式 後桶拉 山路一樣嚇嚇叫= =" 不過那是雙A臂..小肥聖誕節才交車還沒熟悉 不太敢去跑山路 = =  全車原廠側頃好嚴重...
發表於 2010-1-14 17:52:34 | 顯示全部樓層
拉桿的好壞 在於個人 至於拉桿對操控上的影響 老實說 有限
某些拉桿在於增強操控 如前後防請桿 引擎式拉桿
某些拉桿在於強化車體剛性 如前下拉(補強三腳架區塊的剛性 鎖點不同皆影響整體)
如中下拉 補強車體橫樑大樑的支撐力
相對的在大量拉桿輔助下 車體剛性增加 操控些許增加 相對的 再行駛不平整路面 不舒適感
或者在激烈操駕下 過彎需要車體本身的一些彈性 卻因車體過硬 導致過彎不順暢 皆有可能(你可能沒遇過有車不裝拉桿可以過得灣 裝了全車拉桿 過彎速度少掉15km的)
東西的好壞 在於使用者如何使用 會不會用 不是在於東西真的好不好

改裝在於整體性 不是單一強化 如果你上全車拉桿了 不換避震器 換個205 40 17或者 205 45 16的 不換避震器 換個205 40 17或者 205 45 16的胎再開開看 你仍會說全車拉桿好嗎? 當你又換了避震器 一樣全車拉桿都上好嗎?

ps 如果你有實驗過 裝不同拉桿所得來的操控 你就會知道哪些該裝 哪些不該裝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HONDA FIT CLUB

GMT+8, 2024-11-26 19:47 , Processed in 0.3142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